范曄簡介:南朝宋史學家
范曄經典語錄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何進傳》引諺語。掩:遮,捂。本句大意是:捂住自己的眼睛去捕麻雀!汀把诙I鈴”意思相同,說的是捉麻雀的人怕麻雀看見而飛走,連忙捂住自己的服睛;偷竊別人大鐘的人,怕鐘聲響起來人家聽見,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這兩個成語生動地諷刺了那種自己欺騙自己的人的愚蠢行動。
《后漢書·何進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霸傳》。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經過猛烈的大風,才能知道什幺樣的草是最強勁的!亲h光武帝劉秀贊譽王霸的話!肮馕渲^霸日:‘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薄笫烙靡员扔髦挥薪涍^危難或戰亂的嚴酷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贈蕭瑀》詩云:“~,板蕩識誠臣!币庵^經歷動亂之世,才能分辨出誰是忠臣。
《后漢書·王霸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耿弁傳》。競:終于。本句大意是:有志氣的人終于會把事業完成.耿弁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大將,開國功臣。他在南陽時曾建議劉秀討平齊地強敵張步;后來經過艱苦奮戰,終于擊敗了張步,齊地悉平。劉秀認為耿棄的功勞大于西漢韓信當年平齊的功勞,稱贊耿彝說:“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舍,~!睆拇,~成了著名格言,用以說明只要有志氣,事業終于成功,干百年來為人所習用。荀子《勸學篇》說!鞍枚嶂,朽術不折;鎮而不舍,金石可鏤”,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都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說明了~的道理,F可以此句勉勵青年樹立遠大的志向,完成時代賦予自已的使命。
《后漢書·耿弁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仇覽傳》。枳(zhǐ止)棘:多刺的灌木或小喬小。鸞鳳:鳳凰一類高貴的鳥,相傳它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本句大意是:枳棘這樣低矮多刺的灌木叢,不是鳳凰那樣高貴的鳥類所棲居的地方。這句比喻杰出的人物不愿屈就局促的地方,也可用作謙詞,說有名的人不肯到自己這小地方來工作。
《后漢書·仇覽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曹世叔妻傳》。忍辱:忍受恥辱。含垢(gòu購):承受侮辱。垢,污穢;也作“詬”,作恥辱講。這兩句大意是:忍受著恥辱,經常好像懷著畏懼。這是東漢曹世叔妻(即班昭)《女誡·卑弱篇》中的話:“謙讓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是謂卑弱下人也!薄杜]》宣揚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封建倫理,不足為訓;~要女人以忍辱負重、卑弱下人為美德,更是須要批判,F在拋棄其原意,可借以形容身處逆境中的人不得已而忍受恥辱,畏首畏尾,動輒得咎,經常處在恐懼的狀態之中。
《后漢書·曹世叔妻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皇后紀序》任務還很繁重,道路還很遙遠,還需努力。 獲利愈多,災禍來得愈快。
《后漢書·皇后紀序》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仇覽傳》原意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無依無靠的人請求別人的援助。
《后漢書·仇覽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第五十六章《陳王列傳》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拿什么去掃清天下?連自己所屬的本分都做不好或沒有做,何來能力去治理天下呢?比喻要想成就大事,就應該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后漢書》南朝·宋·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文章以意旨為主,而用文采來傳播意旨
《獄中與諸甥侄書》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圖:按照。藝:技藝,才能。授任:授職,任命。這兩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才能,要按照各人所具有的才能授給他相宜的職務!,才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而要做到因才授任,首先必須做到知人。
《后漢書·張衡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肅宗孝章帝紀》。兇:兇年,指水旱災害及戰爭動亂等。這兩句大意是:節約用度,儲蓄財物,用來防備災害饑荒。無論一個圍家或一個家庭,如果沒有一定的物質儲備,就難以應付突然出現的困難。因此,平時就要注意節儉、儲蓄。這兩句可供引用論述克勤克儉、節約儲蓄的重要性。
《后漢書·肅宗孝章帝紀》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南匈奴傳論》。興:起。毫端:原指野獸毛的尖端,比喻極細微的開頭。這兩句大意是:差之千里的大錯,起于細微的開端。正由于人們往往忽視挺細小的失誤,才會導致不可挽救的大錯。量雖是一種不引人注意的形態,其變化又具有漸變的特性,但其達到一定限度就會帶來質的突變。因此,這兩句話告誡人們,一定要注意防微杜漸,免致大錯。
《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益:更加。這兩句大意是:失意時志向應更加堅定,年老了志氣應更加豪壯。此二句點出人所應有的心理狀態。失意時,常有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會堅定志向,為達到自己的目的鍥而不舍。同樣.年老體弱時,也應該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捎靡哉f明人越在困境中,越應激發積極奮進的精神;或勸勉處于逆境中的人應堅定信心,決不能消極頹廢,自暴自棄。
《后漢書·馬援傳》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焉傳論》。質:本質,本性。這兩句大意是:本身是羊,雖披上虎皮,見到豺狼就感到恐懼。怯懦、軟弱是羊的本性,在豺狼面前尤其如此。羊雖披上了虎皮,但本性未改,不敢“羊假虎威”,所以見到豺狼就情不自禁地害怕。后來人們用“羊質虎皮”的成語,比喻外表強大面內心空虛。此成語源于漢人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也”,十分真實地刻畫了外強中干、名實不副的形象。
《后漢書·劉焉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