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經典語錄

    杜甫簡介:唐代詩人

    杜甫經典語錄

    1.干請傷直性。

    唐·杜甫《早發》。干請:有所請求而干謁。直性:耿直的本性,本句大意是:有所企求而去請求接見,損害了我耿直的本性!对绨l》詩抒寫了詩人為奔走謀生而匆匆早發的嘆息。詩人說:“側聞夜來寇,幸喜囊中凈。艱危作遠客,~”。前二句頗為幽默,后二句可謂傷心之極。杜甫認為自己既不能抗節高隱如怕夷、叔齊受首陽之窮餓,又不屑屈己逢人如張儀、蘇秦之朝秦而暮楚.但艱危作客,在現實生活的逼迫下,又不得不去干請,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處世原則,違背自己的良心,去請求接見。此句生動地寫出一個被扭曲了的心靈在痛苦的深淵中拼命掙扎的軌跡,讀之令人對杜甫“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精練的語言贊嘆不已?捎靡允惆l不得不去作些委屈違心之事時的心情,或說明作委屈違心之事,將會有損一個人的耿直本性。

    《早發》
    2.文章憎命達。

    唐·杜甫《天末懷李白》。文章:指詩文創作。憎:厭惡。命達:命運顯達,指官運亨通。本句大意是:好文章總是憎惡作者命運顯達(意即能寫出好文章的人,總是命運多舛,仕途坎坷的人)!汀霸姼F而后工”異曲同工,都說明在不合理的封建社會里,飛黃騰達、養尊處優的人寫不出有價值的文章來,而沉淪下位、遭貶受辱的作家,才會創作出反映現實、流傳后世的優秀作品,屈原、司馬遷、曹植、李白、杜甫、蘇軾、關汗卿、曹雪芹等卓有成就的作家,都證明了這一文學觀象。此句可用于對遭遇坎坷的作家表示同情,也用于說明遭遇不幸的作家常?梢詣撟鞒隽⒁獠环驳牟恍嘧髌。

    《天末懷李白》
    3.交情老更親。

    唐·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高三十五:指詩人高適,三十五是高適的行第。本句大意是:朋友之問的交情,到了老年歷時愈久就更加親密。高適到蜀州任刺史時,杜甫見到了老朋友分外高興,寫丁這首詩!F在仍可用于反映交情越老越親密。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4.輕燕受風斜。

    唐·杜甫《春歸》。受風:被風吹動。本句大意是:輕盈的雙燕迎風斜飛。紫燕雙飛,其動作本已輕盈曼妙,和風吹拂,雙燕迎風斜舞,更顯得綽約可愛。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貼切,紫燕嬌小玲瓏,隨著春風傾斜著身子輕捷飛行的模樣仿佛可見!驮娙说摹拔L燕子斜”(《水檻遣興二首》其一)都是傳世名句?捎靡詫懷囡w之狀。

    《春歸》
    5.獨恥事干謁。

    唐·杜甫《白京趕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干謁(ye頁):國有所求而討好有權勢的人。本句大意是:自己把那種討好奉迎有權勢的人的行為,看作是可恥的?捎脕砻鑼懩切┱钡、不肯趨炎附勢的人。

    《白京趕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6.人生七十古來稀。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本句大意是:七十高齡的人自古以來不多見。這句話說明在當時七十歲的人已經算難得的高壽了,后來“古稀”已成“七十歲”的代稱。用以稱人,有祝賀其已屆高壽的意思;用以自稱,則有寬慰或自喜已經高壽的意思.解放以后,我國人民的平均年齡大大提高,這句話已不適用,而是“人生七十多來兮”了。

    《曲江二首》
    7.春城雨色動微寒。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動:引起。本句大意是:春無到了,城中氣候雖已轉暖,但一場春雨,又帶來了輕微的余寒。本句表現了春天寒暖交替之際的時令特點,可用以描寫早春氣象。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8.晚節漸于詩律細。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本句大意是:老來對于詩律的要求更加嚴格。用心精細,力求其工杜甫的詩歌在語言的錘煉科音律的運用上,都是下過苦工夫的。他曾說:“賦詩新句穩,不覺自長吟”,“新詩改罷自長吟”。正是通過反復的推敲、吟詠,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要求自己,才使他的詩歌藝術迷到高度精美的程度。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9.當面輸心背面笑。

    唐·杜甫《莫相疑行》。輸心:獻納誠心。本句大意是:當著面裝出一副誠心誠意的樣子,可是背過臉去便取笑對方!詷O形象的語言,活靈活現地勾勒了兩面派的一副可惡嘴臉,可用來描寫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兩面三刀的行為。

    《莫相疑行》
    10.白頭惟有赤心存。

    唐·杜甫《承聞河北諸節度入朝》。赤心:指擁戴朝廷,維護統一的耿耿忠心。本句大意是:雖然到了耄耋之年頭發都白了,但對朝廷對國家的一顆赤心仍存。原詩是歌頌當時著名將領李光弼的,開頭兩句為:“李相將軍擁薊門,”李光弼曾任范阻節度使.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建有大功,因為他力挫叛賊,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減輕了人民遭受分裂、戰亂的苦難.所以詩人稱贊他~.現在可僅用字面的意思,贊揚那些雖至暮年,但壯心不巳,仍忠心耿耿為祖國、為人民勤奮工作的人。也可用于形容那些流落異國他鄉的人雖身在海外、行將就木,但仍念念不忘祖國,赤子之心永存。

    《承聞河北諸節度入朝》
    11.時危始識不世才。

    見唐·杜甫《寄秋明府博濟》。不世才:有非凡才能者。本句大意是:時世艱危時才能顯出有非凡才能的人才。白天不足以顯出燭光的明亮,太平歲月不足以顯出人的非凡才能,時世艱危,英雄才大有用武之地,才易于顯示出自己的非凡才能并被人們所認識。

    《寄秋明府博濟》
    12.揮毫落筆如云煙。
    13.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

    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七。本句大意是:男子漢尚未建功立業,已是雙鬢如染了。此句濃縮了屈原《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辭意,抒發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報國之志,卻始終未得施展。如今年近半百(時四十八歲),功未成,名未就,身已老,且轉徒流離,幾乎成為餓殍,怎能不叫人傷心,怎能不叫人悲憤!此句抒發嘆窮嗟老的感慨,十分感人。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14.昔別是何處?相逢皆老夫。

    唐·杜甫《贈高式顏》。這兩句大意是:當年我們是在什么地方分手的呢?現在故友相逢,都已成老人了。此二句充滿了今昔之感。原詩為:“~。故人還寂寞,削跡共艱虞。自失論文友,空知賣酒壚。平生飛動意,見爾不能無?”詩人見到高式顏,想起高適,想起與李白、高適同游大粱的情景,自然感慨萬分?梢源硕浔磉_時光流逝、光明似箭,表達與老朋友重逢敘舊時的感慨。

    《贈高式顏》
    15.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唐·杜甫《無家別》。何所有:即所有者何。這兩句大意是:街坊四鄰還有誰幸存呢?所剩下的僅一兩個老寡婦了!稛o家別》是杜甫反映安史之亂的著名組詩《三吏》、《三別》之一,寫一個被征去當兵的單身漢因敗陣而回到了家鄉,原來“百余家”的鄉里現在成了什么樣子呢?“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彼乃泥彽哪腥藗兌急还俑ス饬,像《石壕吏》所描寫的情景一樣,所剩的只是寡婦而已;而年輕的寡婦們也早已遠逃他鄉,所剩的只是年老力衰、苛延殘喘的老寡婦而已;即使是老寡婦也所剩無幾了,全鄉里所剩也不過“一二”而已!珒删涓爬ㄐ詮,極富表現力,把安史之亂造成的田廬蒿藜、人少獸多的景象生動地突現出來,故為人們所稱道。

    《無家別》
    老辦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www.th111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2013982號-1
    国产高清自在自线99 国产A∨国片精品青草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