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上李尚書書》。赤心:赤膽忠心。事:侍奉。上:君王。這兩句大意是:忠心侍奉君王,憂慮國事就如憂慮家事一樣。君國一體這是封建時代正直的人共有的思想;一方面是對國家的安危盛衰憂懷如焚,一方面是對君王忠貞不二。他們生活在君即是國的家天下時代,我們不必過多地苛求他們,而要看到他們愛國如家的高尚情操。這兩句可用來表現封建時代忠君憂國之士的愛國精神,也可用“憂國如家”表現古今憂國憂民之人的胸懷。
唐代文學家 韓愈 《上李尚書書》見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振:同“賑”,救濟。愛:吝嗇。這兩句大意是:行俠好義,無償地救濟窮人;急人之難,不惜傾家蕩產,毫無吝惜之心。此句通過幾件典型事例的羅列,表現一位俠義之士的品行!罢窀F”與“救急”,“傾家”與“無愛”是兩組近義詞。這種近義詞反復使用的寫法,其妙處在于起刊強化作用,看似文繁,實則筆墨經濟,形象突出。
西晉史學家 陳壽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景:積累。垂堂:靠近屋檐處。這兩句大意是:即使是家有萬貫,其富無比,也保不定會遇到屋檐上掉下瓦片傷人的危險,因此要小心謹慎,不要坐在屋檐下。這是司馬相如為勸戒武帝而引用俗語打比方。他曾跟隨漢武帝到長楊宮苑囿射獵。當時,武帝喜歡單獨搏擊野豬、熊、虎等猛獸。司馬相如怕武帝遇到不測.上疏勸諄.其中借用這一當時流行的俗語說明防患于未然的道理。此句以假設的方法打比方,講道理,具有警世約行的意義。今天仍有人在雜文等文學形式中使用它來闡明謹慎行事,防微杜漸的道理。其中所包含的富人生命特別足貴的思想不足取。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班固《漢書·賈誼傳》。耳:同“而”。這兩句大意是:為國忘家,為公忘私。古人提倡的這種為國忘家、為公忘私的精神,與當今提倡的無私奉獻是一脈相通的。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值得繼承。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賈誼傳》漢·班固《漢書·貢禹傳》。目指:動目以指物,即不說話而用眼睛示意。氣使:出氣以使人,即用神情支使人。這兩句大意是:家產富有,勢力顯赫,常用眼神氣色指揮別人。這是漢時大臣貢禹給皇帝上書中的話。他指出當時社會敗壞,奸邪橫行,一些行為連豬狗都不如的人,~,也成了“賢”者!澳恐笟馐埂焙髞韺懽鳌邦U(yí宜)指氣使”。頤,即腮幫子。北宋·孔平仲《續世說·讒險》:“朱梁李振,唐自昭宗遷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備員而已。振皆頤指氣使,旁若無人!庇谩邦U指氣使”形容有權勢者支使別人時的傲慢神態,是非常形象貼切的。這個成語現在還被廣泛使用。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貢禹傳》春秋·管仲《管子·禁藏》。索:找尋。這兩句大意是:福氣不會自己選擇人家,災禍也不會自己尋人而降。無論是福氣還是災禍,都不會自動上門,而是由人的所作所為導致的。所以要獲取幸福就要自己去努力爭取,要避免災禍就要自己去注意預防。
春秋時期政治家,史稱管子 管仲 《管子·禁藏》《尚書·大禹謨》?耍耗軌。邦:古代諸侯封國之稱。這兩句大意是:能夠辛勤地為國效力,能夠節儉地操持家政。這是兩句著名的格言,成語“克勤克儉”就本于此,意思是又勤勞,又節儉,F在常提的口號“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即是繼承~而來。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因為我們國家目前還貧窮應該堅持它,就是將來我國成為先進富有的國家時也不應該丟棄它。
《尚書》 《尚書·大禹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