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名言

    1.紀律能美化集體。前蘇聯教育家,作家 馬卡連柯
    2.公家之事,知無不為。

    唐·楊炯《鹽亭縣令南陽鄒思恭字克勤贊》。公家:《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后來常泛稱政府為公家。這兩句大意是:凡是衙門中的事情,只要自己知道的,沒有一件不去做的。這里巧妙化用前人語句,使人渾然不覺。此一長處,值得學習?捎脕碚f明樂于為國家和集體辦事的思想品質。

    唐代詩人 楊炯 《鹽亭縣令南陽鄒思恭字克勤贊》
    3.高樹靡陰,獨木不林。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崔骃傳》。靡(mǐ米):無。這兩句大意是:高樹沒有蔭翳,獨樹不成森林。高樹無蔭,是比喻達官之不可依;也說明這樣一個哲理:量(高)的增長超過限度(即成蔭的高度)則引起質變(無蔭)。獨術不林,是比喻個人力量的薄弱;也說明量的變化達不到所必須的限度就不會引起質變。兩句話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對立統一規律的表現形態——量變和質變的道理,也可比喻人事。

    南朝宋史學家 范曄 《后漢書·崔骃傳》
    4.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莊周,戰國哲學家 莊子
    5.愛國主義是一種生動的集體責任感。 奧爾丁頓
    6.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要悲哀。前蘇聯作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
    7.一只桶裝水的多少,決定于最短的那塊板。
    8.如果各人打掃自家門前,整條街道就干凈。 猶太人
    9.構大廈者必資于眾工,治天下者必賴于群才。明代學者 余繼登
    10.天下之務,當與天下共之,豈一人之智所能獨了。南朝歷史學家 姚察 《梁書》
    11.獨視不若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若與眾聽之聰也。西漢學者 韓嬰
    12.一人之智,不如眾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眾目之明。

    唐·馬總《意林》引《任子》。察:看,體察。這幾句大意是:一個人的智慧,不如眾人的見解;一人的眼睛雖然看得仔細,但不如眾人的眼睛看得清楚。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再聰明的人,其智慧也不如眾人的計議。因為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中國俗語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也是這個道理?捎糜趥人與集體力量的說明。

    唐代文人 馬總 《意林》
    13.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德國哲學家 馬克思
    14.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站住看著隊伍走過。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 紀伯倫
    15.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這里——覺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體里面。前蘇聯作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
    老辦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www.th111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2013982號-1
    国产高清自在自线99 国产A∨国片精品青草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无码